汽車維修學院廣告最近在報章和電台打得很響,有一所學院聲稱學生畢業出來可以自己當老闆。有一門技術加上有想法,創業絕對不是夢。
過去,我們不重視技職教育,華社更認為只有那些讀書不行的學生才逼不得已去唸技術學校,出來當個技術人員,總好過一事無成。近年來,政府和華社開始重視技職教育,政府要提昇技職學生比率,華人黨團則極力打破華社對技職教育的迷思。
技職教育的目標是增進學生進入就業市場的競爭力,一直以來都是較傾向於技術導向,注重其技能教育的養成,培養的人才亦是職業導向,而目前我們重理輕文的社會型態,使到人文領域受到冷待。成功的技職教育不僅培訓技術人員,亦須灌輸學生人文素養。
台灣的技職教育之所以成功,對台灣工業發展的貢獻,乃是大馬學習的對象,當地一些技職教育界人士也開始強化技職校院的人文教育內容。產業界所需要的不只是是訓練有素的技術人員,更重視個人的學習意願、可塑性和抗壓性。
上述3項特質普遍上被認為是當下一般年輕人所缺乏的,包括大學生。不管屬於哪一個領域,除了專業知識和技術,年輕人就業必須具備該3項特質,始完全符合企業和職場的需求。諸如汽車、電器維修和餐飲業等技職領域是服務人群的行業,須具備對人、事、物予以關懷的修養,嚴謹的工作態度、對工作的忠誠、良好的人際關係,都不能或缺。
如果自己出來創業當老闆,這些特質一樣顯得重要;不難發現不少年輕人雄心壯志地創業,往往好高騖遠,經不起磨難和挑戰,結果敗下陣來。
一些人認為既然要往技術方面發展,就無須將心思擺放在閱讀和思考方面,這是錯誤的想法。技職學生不能只滿足於單項技術工作,須不斷求進取求突破,注入創意,才能夠使自己佔據先機,取得更大的成功。
有意創業者不能光是只懂技術層面,像開汽車維修店,得籌措資金,要懂得如何貸款,也要曉得如何看報表,學校若只是教技術,而沒有要求學生有其他的基本能力,又如何讓學生畢業出去就可以當老闆?
我們需要更優秀的技術人才來撐起國家經濟和工業發展的重擔,唯別忘了高素質的人民是經濟起飛與轉型的主要基礎,台灣、德國和日本等地都是如此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